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3:25
感谢诸君! 感谢各位兄弟!各位网友!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3:56
作者:AussieYowie 时间:2013-01-29 19:58:00
我的网名就来源于上天投放在澳大利亚的实验品,天主兄以前提道过。...
还又两天回国,看看社会主义的新建设。有可能回复不便,但我会继续关注的......
另外,天主兄和网友曾提到真空能,伊朗裔科学家Keshe所推动的免费能源有可能就是。天主兄的师尊可能知道此人。
-------------------------------
可控热核聚变大概快成功了。
如果人类再像古今修炼者一样,能大规模利用真空能,一个物质无限丰富的理想社会就会在人间降临。
贫穷、饥饿、疾病、战争,压迫与剥削将一去不返。人类文明会如天所愿快速提升到第二个层次。
——“力体型文明”将成为陈迹,“创造力文明”将成为现实,不可逆转。彼时我们才可以告慰特斯拉等先哲的在天英灵。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3:58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4:09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4:11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4:24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大概这样: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4:35
冥古宙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4:39
冥古宙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4:40
冥古宙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5:02
冥古宙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5:03
冥古宙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7:01
最早的生命都是原核生物,它的细胞中没有膜围之核和其他细胞器。染色体分散在细胞质中,主要通过二分分裂繁殖。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生物分界说法不一,相当混乱。
有两界系统(如林耐的植物界和动物界),
三界系统(如赫克尔的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四界系统(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五界系统[如魏泰克的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和蓝藻等)、原生生物界 (单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其中后四界为真核生物]。
有的中国人还画蛇添足,在五界之外另加了一个病毒界,构成六界系统(但基本未获认同)。
魏泰克的分法从纵向看,似乎显示了生命历史的三大阶段:
即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和真核多细胞阶段。在横向上看,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
营光合自养的植物,为自然界的生产者;
分解和吸收有机物的真菌,为分解者;
摄食的动物,为消费者(同时又是分解者)。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用电子显微镜对rRNA和rDNA的序列分析又衍生出了伍斯和伍夫的三原界系统。他们把生物分为古细菌原界(内含古细菌界,包括产甲烷细菌、极端嗜热细菌和极端嗜盐细菌)、真细菌原界(内含真细菌界,包括细菌和蓝藻)和真核生物原界。(内含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就是把原核生物,一分为二为古细菌原界和真细菌原界,把真核生物归为一原界,构成现今流行的所谓三大进化谱系。
即认为生物是三个独立起源的类群;原核生物,在进化上有两个重要分支。
——由于生物并非进化而来,以上理论基本上都有问题,对人类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误导作用。
这是我们需要加以注意的。
真相大白之后,反进化论的生物分界法,估计也会发展起来。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7:18
作者:刘炬尘 时间:2013-01-30 06:12:32
可控热核聚变是否本世纪中叶会实现?或者更早?
还有量子计算机不知合适研制成功,似乎也为期不远
----------------------------------
多谢兄弟!
人类好好表现,上天一定不吝重赏。
有了可控热核聚变,污染会完全消失。 控制集成电路与控制原子、小分子,其记录和运算速度也有天壤之别。人类社会很快会彻底智能化,开始类似天园。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7:23
三原界系统发生树: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07:35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13:21
多谢黄文兄! 多谢flyingzhang_mail兄!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13:37
作者:Archangel_S 时间:2013-01-30 13:10:51
-------------------------------
您没有记错。
我出生的时候道家的邓师父和黄师父就特意从四川搬到了抚顺居住。邓师父的儿子还是我的一个师兄。他们(不代表性别)只是默默观察着我,暗中襄助,直到近二十年后才说明一切因果。
我上千山,沈阳等地寺庙,喜欢找僧人辩论,宣传无神论。就像现在的“抱着两颗原子弹”先生,十分幼稚可笑。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13:51
这张更清晰。原核生物: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17:17
在原核生物中,蓝藻-蓝细菌的产生肯定比较靠后(澳洲西北蓝藻沈积的顶燧石据推测应有34亿7000万年的历史) 。
狭义真细菌和古细菌哪一个首先出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化石证据可以判定。古细菌的新陈代谢方式似乎与地球最原始最极端的环境相适应,但其内核又更像高等生物,弄得一般习惯于从所谓进化水平上来看问题的科学家们举棋不定,无所适从。
看到谁的所谓原始性状较多,就认为谁出现在先。这是典型的主观臆测。是受到了既有理论误导。——细菌和古细菌其实是同一个神同时所造。投下去一批死一批,你死扣字眼非要问是谁最先站住脚,存活了下来,我也说不清。可能天宫的档案对此还有记录。
为了讨论生命的出现,我们只好先复习一下中学和大学课程。
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 5×10^30(10的30次方)个。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真核细胞总数的十倍。如果一个成年人全身有1800万亿个细胞,那么他的身上就会有18000万亿个细菌。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人体皮肤表面、肠道、口腔、鼻子和其他身体部位,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中,喝的水中,吃的食物中,到处都是细菌。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17:25
细菌的个体非常小,基本上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也有肉眼可见的)。原核细胞直径,一般是一到十微米。而真核细胞直径,一般是十到一百微米。许多常见的细菌为0.5~1微米。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可供对比的是:人体中最小的细胞红血球的直径是7-8微米(1微米是万分之一厘米)。
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细胞器,如粒线体和叶绿体等。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多糖形成的荚膜。咋一看,结构好像还比较简单。
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水中,或与其他生物共生。也有部分种类分布在极端的环境中。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自养(譬如通过光合作用)及异养。异养的腐生细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可以使地球碳循环顺利进行。部分细菌还能固氮。细菌一方面给人类造成了许多疾病。另一方面又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帮助。细菌可以发酵食物,制造乳酪、泡菜、酱油、醋、酒、酸奶等等,有的细菌能够分泌多种抗生素。许多细菌能降解有机化合物,清除污染。蓝藻--蓝细菌这种光合自养菌,还在制造地球大气的氧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没有细菌,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人类。
细菌可以以二分裂法无性繁殖,又可以遗传重组繁殖。单个细胞会通过突变(细胞自身的遗传密码发生随机改变),转化(无修饰的DNA从一个细菌转移到溶液中另一个细菌中),转染(病毒的或细菌的DNA,或者两者的DNA,通过噬菌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细菌接合(一个细菌的DNA通过两细菌间形成的特殊的蛋白质结构,接合菌毛,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发生遗传变异。细菌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得DNA,进行分裂,将重组的基因组传给后代。细菌还具有许多种不同的代谢方式------细菌的高度灵活往往令某些科学家们产生高等生物可以发生种间跃进的可笑幻想。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1-30 17:28
大部分细菌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
需氧菌只能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
一些只能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的,称为厌氧菌;
还有一些无论有氧无氧都能生长,称为兼性厌氧菌。
细菌也能在人类认为是极端的环境中旺盛生长,这类生物被称为嗜极生物。
比如一些细菌存在于温泉中,被称为嗜热细菌;另一些居住在高盐湖中,称为嗜盐生物;还有一些存在于酸性或碱性环境中,被称为嗜酸细菌和嗜碱细菌;另有一些存在于阿尔卑斯山冰川中,被称为嗜冷细菌。
——多数嗜极生物属于古菌,但这个词有时候也包含一些细菌和真核生物。有的嗜极生物还是多细胞的。譬如,嗜冷的昆虫恐蠊和南极磷虾。人类中似乎也存在嗜极生物。呵呵。(开个玩笑)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1 04:39
作者:山中蕉客 时间:2013-02-01 00:18:41
报到来迟!顶天主先生新贴!
-----------------------------
感谢蕉客兄!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1 15:25
细菌的DNA贮存其细胞所有的遗传信息,是这一物种世代繁衍的物质基础。它集中在细胞质中的低电子密度区。一般具有1至4个核质体,多的可达20余个。核质体是环状的双链DNA分子,所含的遗传信息量可编码2000~3000种蛋白质,空间构建十分精简,没有内含子(真核生物的基因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是区别于原核生物的特征之一)。
细菌的DNA复制相当复杂,涉及多种酶和蛋白因子。譬如大肠杆菌DNA的复制就有三十多种蛋白质参与。还有一些未知因子参与。许多复制细节还不清楚。许多蛋白质的功能尚不明了。
由于没有核膜,因此细菌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可同时进行。每个原核细胞中一般含有约15000-18000个合成蛋白质的小分子机器核糖体。负责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多肽链。
在生命体中,DNA这张写满密码--指令的图纸,只有经核糖体的翻译,每条指令才能得到明确无误的执行。核糖体可以制造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形式与功能,在化学层面上构建、控制着生命。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1 15:46
核糖体被认为是原核细胞中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无膜细胞器”)。其核糖体小亚基由16S rRNA和21种蛋白质构成,(rRNA就是核糖体RNA)大亚基由5S rRNA、23S rRNA和34种蛋白质构成。大亚基和小亚基相互嵌合组成完整的核糖体。无论哪种核糖体,在执行蛋白质合成时,常3-5个或几十个甚至更多聚集并与mRNA(信使RNA。核糖体要以mRNA的密码为模板)结合在一起,形成功能团。利用转运RNA(tRNA)运送来的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mRNA的长短,决定多聚核糖体的形式。它可以排列成螺纹状,念珠状等,仿佛拥有智能,非常有趣。(大小亚基的聚合与解聚与镁离子浓度相关。)
核糖体对mRNA的翻译过程是迅速且准确的。在摄氏37℃时,细菌细胞内合成肽链的速度约为每秒连接15个氨基酸。一个mRNA可以连接多个核糖体。当其合成速度达到每秒连接1000个氨基酸时,错误率约为十万分之一。——由此可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进行得十分迅速有效,它依靠分子水平上的严密组织和准确控制进行着一切。(大肠杆菌每秒钟可翻译20个氨基酸,比真核生物快得多。)蛋白质的合成必须有mRNA、tRNA、20种氨基酸原料和一些蛋白质因子及酶。Mg、K+离子等参与,并由ATP、(三磷酸腺苷)GTP(三磷酸鸟苷)提供能量。现场非常繁忙。
细菌核区DNA以外的,还有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DNA,所含遗传信息量为2~200个基因。细菌细胞质中亦含有多种颗粒,起暂时贮存营养物质譬如多糖、脂类、磷酸盐等等的作用。它不是细菌的恒定结构,能源短缺时,动用贮备,颗粒会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1 15:47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1 15:49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1 15:51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1 15:52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1 15:54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1 16:13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1 17:29
细菌犹如一个小型的化工厂,具有合成各种生化产品的能力。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许多特有的化学反应。许多人认为细菌简单,在我看来,恐怕完全是一种错误印象。以呼吸为例。
生物呼吸的目的,是在透过释放食物里的能量,通过一连串的反应步骤,把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分解成更小的分子,制造三磷酸腺苷(ATP),供生命活动使用。原始地球氧气很少。原初生物的呼吸方式据估计应该是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的全过程:
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C3H4O3)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已经相当之复杂。
在酵解的己糖阶段,首先是葡萄糖在己糖激酶的催化下磷酸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消耗一分子ATP,然后经异构酶催化转换为果糖-6-磷酸,再经果糖激酶催化再次磷酸化生成果糖-1,6-二磷酸,又消耗一分子ATP;在丙糖阶段,果糖-1,6-二磷酸在醛缩酶催化下裂解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甘油醛-3-磷酸(两个磷酸丙糖在异构酶催化下可以相互转换),后者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同时使NAD+还原为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然后1,3-二磷酸甘油酸在甘油酸激酶催化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中生成ATP和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经变位酶催化转换为2-磷酸甘油酸,再经烯醇化酶催化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最后在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又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中生成丙酮酸和ATP。
这一过程,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为2个分子丙酮酸,净得2个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
在厌氧条件下,通过丙酮酸的还原代谢使得NADH重新氧化为NAD+。在酵母的酒精发酵过程中,在丙酮酸脱羧酶催化下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下被还原为乙醇,同时使NADH氧化生成NAD+。而在肌肉缺氧下的酵解过程中,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同时也伴随着NADH重新氧化为NAD+。
有氧呼吸每分解1mol葡萄糖,可以释放2870kJ的能量。而无氧呼吸分解1mol葡萄糖,只能释放196.65kJ的能量。对于提供能量来说,有氧呼吸要远远优于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终端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的形成,会使动物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引起稳态的改变、乳酸中毒等。酒精对植物细胞也有很强的毒害作用。同样远不及有氧呼吸。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2 05:27
作者:Archangel_S 时间:2013-02-01 17:58:33
----------------------------
兄弟过誉,唯有自惭。
英雄或囚或杀。我辈懦弱,任由豺狼横行,苟活于人世而已。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2 06:57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2 06:58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3 13:23
细菌之外还有古细菌。
古细菌(又可叫做古生菌、古菌、古核细胞或原细菌)与真细菌,几乎同时出现于40亿或者38亿年前的生命诞生之初(实质是同时被造)。它也是单细胞的无核生物。有球形、杆形、螺旋形、叶状、方形等各种形状。单个古菌细胞直径在0.1到15微米之间,有一些种类形成细胞团簇或者纤维,长度可达200微米。
很多古菌生存在极端环境中。一些生存在沸腾的热泉或者海底黑烟囱中。一些生存在很冷的环境如极地冰盖下。许多生存在高盐、强酸或强碱性的水中。也有些古菌是嗜中性的,能够在沼泽、废水和土壤中生活。很多产甲烷的古菌生活在动物的消化道中。1983年,科学家们在太平洋中抽取洋底的水样时发现,从地球内部迸发出来的热气和岩浆还在沸腾,一群古细菌却正在那里洗热水澡。不禁大吃一惊。
他们是了不起的生命,挑战极限,蔑视教条,十分顽强。有些极端嗜热菌只能生长在90℃以上的高温环境,80℃以下即失活。意大利海底的一族古细菌,降至84℃即停止生长。一些火山口附近的古菌甚至可以生活在250℃左右的环境中。极端嗜盐菌耐受盐度可达25%,(如死海和盐湖。)极端嗜酸菌能生活在pH值1以下的地方。极端嗜碱菌多数寄居在碱湖、碱池中,pH值可达11.5以上。盐杆菌可以利用光能制造ATP。(尽管不像其他利用光能的生物一样利用电子链传导实现光合作用)......
据科学家推测,按照换算成碳元素来衡量,整个地球海底之下地层中的古细菌总量可达900亿吨,相当于陆地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总量的3倍以上。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3 13:43
作者:刘炬尘 时间:2013-02-02 19:57:17
神给于人类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给于的,与人类的觉醒成正比,当人类的科技与自已的觉悟不成正比例就会出现自我毁灭的现象。
是否如此?兄长指点一下
---------------------------
是的。宇宙有信息库,有全套的科技。人类升华了,更高的技术就会赐下。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3 13:58
死海中生活着许多耐盐古细菌
嗜盐菌(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3 14:02
海底热泉中生活着古菌
生存在海底热泉喷口的Geogemma barossii细菌 来源/Medical University of Graz, Austria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3 14:06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3 14:48
古细菌有扁平直角几何形的细胞,有独特的辅酶,许多古细菌有内含子,膜含二醚而不是酯,(膜脂由甘油醚构成。是为了适应超高温环境)没有基因调节机制,喜高温酷寒,许多严格厌氧,都与真细菌有所不同。其鞭毛的成分和形成过程也与真细菌路径不一,在复制、转录和翻译上更是接近真核生物。弄得进化派的生物学家们如坠五里雾中。
受达尔文误导,大多数科学家们相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细胞中的信息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的序列均不断发生着突变。许多信息分子序列的变化在时间上是随机的,进化速率相对恒定。这些基因或其产物乃是记录生物进化历程的分子记时器。——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可以用它们共有的某个具有时钟特性的基因或其产物(如蛋白质)在序列上的差别来加以定量描述。
习惯从进化角度去看问题使得几种最早生物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惝恍迷离。把古细菌从原核生物中划出来另立一个古细菌界,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并列,实际上并不科学。基於rRNA序列的所谓系统发生树,认为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各自代表了一支具有简单遗传机制的远祖生物的后代、三者同祖,更是无稽之谈。——伍斯等人以古菌命名之,反映了这一幻想。(希腊语archae为“古代的”)
说穿了,古菌其实就是高级生命制造出来,以适应在冥古宙、太古宙极端环境生活的一种生物。那时的地球大气中充满了有毒气体。为了生活于高温、高盐和缺氧之类的环境,古菌的生理机制、化学组成当然要很特殊。古菌根本也谈不上什么进化,四十亿年基本上一仍旧贯。(当然,生物都有弹性。古菌也不例外)正如网友所说,32万8千亿代“进化”下来细菌还是细菌,没有变异成别的物种,说明了基因的超稳定性。已经在事实上否定了进化论。
古菌研究正在世界范围内升温,科学界认为古菌中蕴藏着远多于另两类生物的、未知的生物学过程和功能,有助于阐明生物进化规律的线索。然而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令科学家们极度迷惑。不知所之。——他们主观假想出来的进化树总是难以枝杈分明。线路清晰。
自诞生之日起,伍斯的三域学说便遭到部分人,特别是微生物学领域外学者的反对。反对者坚持认为:原核与真核的区分是生物界最根本的、具有进化意义的分类法则;(呵呵!)与具有丰富多样性表型的真核生物相比,古菌与细菌的差异远没有大到需要改变二分法则的程度。譬如詹氏甲烷球菌的蛋白质,就是44%像细菌,只有13%接近真核生物。在另一个古菌,嗜热碱甲烷杆菌的基因组中也有类似情况。从基因组比较的数字上看,古菌与细菌间的差异远小于古菌与真核生物间的差异。——概而言之,伍斯等人的论据还不足以说服三域学说的反对者们。三域学说在生物历史上恐怕将会是昙花一现。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3 14:50
作者:亨缘活心力o 时间:2013-02-03 00:37:01
顶!学习中...感谢楼主!
--------------------------
欢迎先生光顾!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4 12:00
作者:Raindyok 时间:2013-02-03 15:36:53
恭喜教主兄开新帖,学习吸收正能量。在真龙天子轮转贴中受过兄台指点,受益匪浅。刚好这个话题,有个不请之情,我现在是搞植物病毒研究,希望有机会聆听天主关于稍涉病毒方面的知识,谢谢…
-------------------------------
多谢Raindyok兄!
您是专家,在下要写,也只能在后面谈谈病毒的起源了。班门弄斧,让您见笑。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4 17:31
最初的原始生命进行无氧呼吸,大多通过分解攫取的氨基酸、糖类及脂肪获取能量。有些依靠无机氧化物的还原获取能量。(化能合成)有些通过光合作用摄取太阳能。如紫硫细菌、绿硫细菌、太阳杆菌等。它们以硫化氢、硫或氢气等等作为电子供体。不产氧。只拥有光合系统I。(蓝藻则拥有光合系统I和光合系统II。)
细菌之类原核细胞已具有相当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已报道的细菌超微结构有细胞壁、胞浆膜、鞭毛、纤毛、荚膜、核糖核蛋白颗粒、中膜小体、核区、芽胞等。进一步还观察到了一些真核细胞才有的细胞器,如微管、微丝、板层样结构等。膜中存在着大量不同的蛋白质,具有非常多的生理功能,集中执行着多数代谢功能,如构成了细胞的渗透屏障;主动运输,控制物质的流入和流出;附着细胞色素、铁硫蛋白、ATP合成酶和其他组分;进行细胞壁和荚膜、磷脂的生物合成以及分泌胞外酶;附着光合作用膜、固氮酶;提供鞭毛的着生位点,提供细菌运动能量;可能还附着细菌DNA的复制中心等等。
紧接着细菌和古细菌出现的蓝细菌--蓝藻。据说已经有36亿年的历史。也有距今35~33亿年的说法。(根据非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处化石)
蓝藻又称蓝细菌、蓝绿菌或蓝绿藻。传统上归于藻类,后来发现它与细菌非常接近,已被归入细菌域。但国内的许多教科书上还没有改。(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蓝藻因此得名。)
蓝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胞壁分内外两层。唯一的有形细胞器是核糖体。在蓝藻中还有一种环状DNA——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担当了运载体的作用。蓝藻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藻蓝素。部分种类含藻红素,红海就是由于水中这种蓝藻甚多,使海水呈现出红色。它的身体不具鞭毛,藻体有单细胞体的、群体的和丝状体的。
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在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有很多光合片层,叫类囊体,各种光合色素均附于其上,光合作用过程在此进行。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它的细胞膜上还有进行有氧呼吸的相关色素和酶。蓝藻拥有光合系统I和光合系统II。(与绿色植物、藻类一样)光合作用机制较化能合成细菌要完善、复杂的多。(但不是进化而来)——这在生物装备上是一个空前的大跃进。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自养生物能够利用太阳光能,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被认为对地球表面从无氧大气变为有氧大气起了巨大作用。(外国有科学家认为火山的作用更大)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氮(含有固氮酶),提高土壤肥力。有的蓝藻为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等。蓝藻等藻类也是鲢鱼、鳙鱼的食物。
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主要分布在有机质较多的淡水中。部分生于海水中。潮湿、干旱的土壤或岩石上、树干和树叶上,温泉中、冰雪上,甚至盐卤池、岩石缝中都可以发现蓝细菌的踪迹。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土壤深层。也有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或生于植物体内形成内生植物的。蓝藻已知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分布十分广泛。淡水水域污染,富营养化会引起蓝藻大爆发,会产生有腥臭味的“水华”,进一步污染饮用水源,亦会令鱼类缺氧死亡。
蓝藻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今天的大多数原核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效率是无氧呼吸的18倍)非常值得注意。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机制究竟有多么复杂。我们很快就会看到。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4 17:32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4 17:33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4 17:34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07:04
昆明池蓝藻爆发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07:05
太湖蓝藻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07:09
蓝藻内部结构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08:29
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哪一个发生在先?科学家们说法不一。许多人认为光合作用应该发生在原始生物中分化出蓝藻,蓝藻制造出足够的氧气之后。没有氧气,怎么光合?
大多数人则认为光合作用的历史更加久远。最初的某些细菌已经在通过光合作用摄取太阳能。(有些含有卟啉类化合物)只是它们装备简陋,仅仅拥有光合系统I罢了。蓝藻出现之前地球上也不是绝对无氧。强烈的紫外线对水的光解。富含氧气分子的岩石因火山活动释放氧气等等都会制造出数量可观的自由氧。只是氧气这种东西过于活泼。水性杨花,她们很快就与其它物质发生了结合。
用于呼吸作用的细胞色素C排列在细胞的外表面上,而ATP合成酶则位于内膜上。所有生物细胞质膜的这种固定的方向性也被认为必定是起源于外在的有氧环境。绝大多数原核生物都能进行有氧呼吸似乎也加强了这种说法的说服力。
——服膺创造论,解读就十分简单:上天为了种种目的,把蓝菌投入地球而已。它一开始就拥有复杂的呼吸、光合系统,对自由氧的劫持能力较之别人也毫不逊色。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13:51
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十分复杂,极其巧妙,令人惊叹。需要大量酶的参与。透过一连串的反应步骤,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被彻底氧化分解,成了更小的分子,能量被转移到还原性氢(化合价为+1的氢)中。最后经过一连串的电子传递链,氢被氧化生成水;原本贮存在其中的能量,则转移到了ATP分子上。供生命消费。
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都有糖酵解这一起始。但有氧代谢继续进行了三羧酸循环以及氧化磷酸化步骤。这种反应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以及原核细胞的胞浆中。
以葡萄糖为例:
第一步:
第一步还是糖酵解的一系列反应。如上面所列:葡萄糖在己糖激酶的催化下磷酸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然后经异构酶催化转换为果糖-6-磷酸,再经果糖激酶催化再次磷酸化生成果糖-1,6-二磷酸;在丙糖阶段,果糖-1,6-二磷酸在醛缩酶催化下裂解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甘油醛-3-磷酸,后者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同时使NAD+还原为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然后1,3-二磷酸甘油酸在甘油酸激酶催化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中生成ATP和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经变位酶催化转换为2-磷酸甘油酸,再经烯醇化酶催化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最后在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又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中生成丙酮酸和ATP。
然后是第二步丙酮酸脱羧,第三步三羧酸循环。第四步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丙酮酸脱羧发生在原核生物胞浆和质膜上。它架起了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这两个重要代谢途径之间的桥梁。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所催化。是一个将丙酮酸通过脱羧反应而产生乙酰辅酶A并释放还原等效物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第二步:
丙酮酸脱羧:
A.丙酮酸与酶的硫胺素焦磷酸基团(TPP)相结合,丙酮酸上的羧基变成CO2被去掉,形成羟乙基硫胺素焦磷酸。
B.羟乙基转移到硫辛酰胺这种辅酶上,硫辛酰胺上的二硫键可当氧化剂,于是羟乙基被其氧化变成乙酰基,形成了一个硫酯键,而硫胺素焦磷酸变回原样。
C.在二氢硫辛酰基乙酰基转基酶的作用下,携带着乙酰基的硫辛酰胺将乙酰基转移到辅酶A上形成【乙酰辅酶A。】
D.二氢硫辛酸被二氢硫辛酰基去氢酶催化脱氢,以再次回到氧化,同时氧化型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变为还原型。
E.最后,还原型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被酶催化,将氢转移给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重新生成氧化型回到第四步中。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13:53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13:55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14:03
第三步:
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
发生于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简示过程如下:
1、乙酰-CoA(乙酰辅酶A。是活化了的乙酸)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催化酶为柠檬酸合成酶。
2、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顺序:柠檬酸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催化酶为乌头酸酶。
3、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氢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草酰琥珀酸是中间产物。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参与。
5、在琥珀酸硫激酶的作用下,琥珀酰-CoA的硫酯键水解,生成琥珀酸和辅酶A。在细菌中释放的自由能直接生成ATP。(不经过GTP),
6、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参与。辅酶是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7、延胡索酸与水化合而成L-苹果酸。参与,延胡索酸酶。
8、L-苹果酸脱氢形成新的草酰乙酸(供下轮循环使用)。参与,L-苹果酸脱氢酶。
这一步骤实际上非常复杂。此处略说而已。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14:04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14:04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14:13
三羧酸循环是最经济、最有效率的氧化系统。是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末端氧化的共同途径。经过上述步骤,产生的能量还只是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量能量随着分解过程被转移到了几种辅酶所携带的质子也就是还原性氢上。这些携带还原性氢的辅酶经过一系列被称做电子传递链的酶,将氢经过不同的细胞色素最终传递给了氧原子生成水分子。
呼吸链在真核细胞是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通道蛋白和酶的总称。原核细胞以细胞质膜内褶完成类似的活动。 呼吸链的实质是将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受体传递,电位逐渐降低,最后与质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水。电子被传递的同时,导致了膜内外的电势差,引起质子的穿膜移动推动ATP合成酶合成ATP,这一过程通过内膜上的通道蛋白和一个ADP磷酸化的过程耦联,当电子被传递,可以导致生成ATP,这一过程被称为氧化磷酸化。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15:37
氧化磷酸化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代谢途径。是产生“能量通货”ATP的主要步骤。细菌是靠横过质膜造成质子梯度来合成ATP的。
化学渗透假说将这一过程概括如下:
1.NADH的氧化,其电子沿呼吸链的传递,造成H 被3个H 泵,即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bc1复合体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泵入膜间隙。
2.H 泵出,在膜间隙产生一高的H 浓度,这不仅使膜外侧的pH较内侧低(形成pH梯度),而且使原有的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增高,由此形成的电化学质子梯度成为质子动力,是H 的化学梯度和膜电势的总和。
3.H 通过ATP合酶流回到线粒体基质,质子动力驱动ATP合酶合成ATP。
在真核生物的粒线体内膜上,有四个膜蛋白复合物和脂溶性电子载体,用于将还原电势转化为跨膜的质子梯度。
复合物I(质子泵)
即NADH脱氢酶,或称NADH-辅酶Q还原酶,以黄素单核苷酸和铁硫簇为辅酶,用NADH将辅酶Q还原为QH2,同时泵出质子。
复合物II
即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是个跨膜蛋白复合物,是三羧酸循环的一部分,用琥珀酸以共价结合的FAD为辅酶将辅酶Q还原为QH2,不泵出质子。
复合物III(质子泵)
即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c是重要的电子载体,在复合物Ⅲ和Ⅳ之间传递电子。
复合物IV(质子泵)
即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物IV是电子传递链的终点,氧气在此被还原生成水。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15:40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15:42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15:44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5 15:48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2:13
作者:一条河76 时间:2013-02-05 14:10:19
佛家有神吗?佛是神还是菩萨是神?
------------------------------------
当然有神。你以为佛教是无神论吗?
佛和菩萨都是神。
证据:
《地藏经》:“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2:21
作者:AussieYowie 时间:2013-02-05 14:11:23
于广九直通车上,阅佳文,顶
-----------------------------
感谢AussieYowie兄!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2:33
作者:Archangel_S 时间:2013-02-05 23:28:44
...大梵哥,您应该不是祖龙吧?之前的帖子应该说的很清楚了。那么您是跟祖龙沟通过他也是肯定不会说的喽?...
----------------------------
本人的来历,我不想说。没有必要。实际上现在的很多杰出人物(譬如转世的孙中山,蒋介石,林彪等等)是知道我的。来龙去脉民主之后我会讲给你们听。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2:57
作者:Archangel_S 时间:2013-02-05 23:40:24
这篇短文最后所讲的核心,是宇宙的真理心物一元吧。这是您教我的脱离人生迷雾,烦恼的前提啊?
怎么您在2011年7月才从天父启示领悟到此?您应该早就知道了啊(之前的帖子...),您师傅难道会没讲这点?
----------------------------
这有什么难解?
心物一元、五蕴皆空,易知而难安。五欲六尘的致命诱惑常常令我们偏离轨道,忘却初衷,妄心时起。
天父爱子,无微不至,经常会传语下来,提醒他的儿子。对于诸君也是一样。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3:05
作者:夜雨铃铃眉黛低 时间:2013-02-06 00:04:01
最初的遗传物质是怎么来的确实还不是很清楚,但一旦有了遗传物质,生命的演化就是很自然也很好理解的事情。其实这些都只是细节问题。目前唯一人们不能理解的是,大脑数千亿个神经元的连接,是如何产生了意识。
--------------------------
生命的演化很好理解?
国内的洗脑教材看多了!荒腔走板。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3:20
作者:夜雨铃铃眉黛低 时间:2013-02-06 00:06:31
“可控热核聚变大概快成功了。”......真是天大的笑话
-------------------------
是笑话吗?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已经确定一座原型聚变堆在2025年前投入运行,一座示范聚变堆在2040年前投入运行。
中国的同样项目也准备在本世纪40年代投入商业运营。2010-12月新华社报道《可控热核聚变技术有望使人类跨入洁净能源时代》。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3:30
作者:夜雨铃铃眉黛低 时间:2013-02-06 00:10:05
捞了几眼,这些不是生物学本科教材上抄来的吗,怎么底下一堆人还把楼主当神仙了?
----------------------------
当然是抄来的。你难道要我凭空杜撰科学数据?
中国大学的生物学本科教材什么时候明确告诉过你,最原始的生命已经如此复杂?
为了论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总是竭力掩饰,一带而过,含糊其辞。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3:39
作者:月下秋风吹落叶 时间:2013-02-06 01:39:27
天主兄,你是道教?各个宗教有何联系?
-----------------------------
秋风兄:
我不是道教。是俗人。有妻有子。暂时还没有二奶。让网友们见笑。
我的师父大多是道家的。是派下来的。
各大宗教都是上天传下的。一本万叶。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3:43
作者:夜雨铃铃眉黛低 时间:2013-02-06 10:07:59
兄弟,我敢说这人绝对是骗子,专骗门外汉
---------------------------
是啊,我专骗门外汉,阁下可要小心!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3:45
作者:刘炬尘 时间:2013-02-05 18:13:02
支持,兄长大才
----------------------------
感谢兄弟!
为了论证。只好抄书。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3:58
作者:刘炬尘 时间:2013-02-06 12:56:20
...“譬如转世的孙中山,蒋介石,林彪等等...”...后二位也转世了?
等以后上天允许,兄长能否指点小弟认识一下此二人姓氏名谁
---------------------------
不好说啊。得事先征得人家同意。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4:02
作者:夜雨铃铃眉黛低 时间:2013-02-06 13:17:57
“生命的演化很好理解?”...对了,还真不好意思,咱看的也都是英文原版教材,可没好意思把自己当神看呐...
----------------------------
阁下这么高明,请问晚期智人三大人种是一种猿人进化来的,还是三种猿人进化来的?
为什么会同时出现?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4:26
作者:Archangel_S 时间:2013-02-06 14:17:25
哈哈哈哈哈!想包二奶又不破坏和谐的前提是,自己老婆孩子都知道,且理解,并欣然接受......可以这么理解么,大梵哥?
-------------------------------
哈哈哈哈,这么复杂的难题,在下可解决不了。估计兄弟得儿去问赵红霞同志的战友们了。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6 17:39
上面是蓝细菌的呼吸流程与细胞中的化学反应。它告诉我们:生命从一开始出现就是极其复杂的。(国内大学课本对此语焉不详,刻意回避。)在惊人的复杂性之外还有各种程序惊人的精确性。地球一冷却,细胞生命就已经出现。就算进化的思路正确,复杂的细胞结构,在地质年代极短暂的时间内形成一说也令人难以置信。
脱氧核糖核酸构造的发现人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非常了解细胞生命惊人的复杂结构,他深深知道,从地球开始形成,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让无机物进化成生命。他干脆把目光投向了外星。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切只能越来越乱。耗散结构论并不能真正振衰起敝,起死回生。提倡生命自组织学说的真正内行,“都承认其理论只是建筑在抽象的数学原理及新颖的电脑模式上,而不是基于经验性的资料及实验结果”。)
翟中和院士告诉我们:“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 翟中和院士等主编的《细胞生物学》。这句话已经上了中学课本。)
《生命来源的七项线索》一书作者凯恩斯说:“最简单的生物细胞就具有无比的复杂构造,必须每一复杂的部分恰好配合,才能使细胞继续生存......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生物有其内在的灵巧,看起来好像是全部被设计而来,好像是有目的……一个最明显的特色,乃是我们能想象的最简单的生物,与地球当初能形成的物质,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譬如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沿着模板前进,一旦核苷酸配错,就不再前进。而是回来把错的核苷酸换下。)
著名的詹腓力教授说:“最简单又能独立生存的生物是单细胞细菌,可说是一种最小型的、极其复杂的结构。最具尖端科技的太空船与活细胞相比,只显出太空船的粗糙。就算我们看比细菌简单不知多少万倍的东西(例如核酸),假定它可以开始达尔文式的进化,就算可能经过了数以亿年计算的光阴,借偶然机遇组成构造的概率,实在低得荒谬无比”。
华东理工大学的生物学家们断定:“原核生物细胞能量和物质代谢的途径是一个很复杂的网络”。——物质有限的自组织能力,是不是可以把简单的有机物组织成这样复杂的结构深可怀疑。陆地海中的氨基酸分子,在紫外线和雷电等等的帮助(?)下,是不是可以“偶然”地合成一个如此复杂的细胞深可怀疑。
“隔行如隔山”的隔膜,再加上刻意的误导并不能永远掩饰真理。正如网友所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电子显微镜及生化技术的发展,让科学家们在镜头下看到了生命的基本单元“细胞”是那么复杂而不可思议,用肉眼就能证明达尔文理论的失败”。——面对现代生物化学所揭示出来的极为复杂的细胞结构,进化科学界几乎完全瘫痪。
英国自然博物馆的资深古生物学家帕特森在演讲中向在座的专家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能告诉我进化论里面的那一条、任何一条……是你确实知道、完全无误的真理呢?我曾问过自然博物馆地质部的人员,我所得到唯一的答案是完全的静默。我又问芝加哥大学进化形态学讲座的听众,内中有一群很著名的进化论学者。等了很久还是一片沉寂。最后有一个人说;“我确知的只有一件——就是在高中课程内不应该教进化论。”
《审判达尔文》的作者詹腓力感叹:“要解释当初生命如何开始,最基本的难题是生物的结构太复杂了。仅从理论上说,除非生物已经存在,而且能够繁殖,不然达尔文式的选择毫无设计的功能”。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早期地球上具有生命构造所必需的化合物,我们还是面对死路一条,因为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在原始汤羹中互碰互撞的化合物会有产生生命的趋向。虽然今天用高明的科技可以复制生命系统中的某些部分,但科学家用尽他们的智慧尚且不能直接从氨基酸及糖类制造出细胞来,那么当年还没有科学家智慧的时候,怎能施出这样的招术呢?”
1996年,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利用最佳的电脑程式,设法解答一长串氨基酸组成的单一个蛋白质分子,到底怎样摺叠成复杂精细的形状,结果是失败......科学家估计,普通大小的蛋白质分子由100个氨基酸组成,如果要凭着尝试每一种可能的构造去解决摺叠的疑问,就要花1027(一千个亿亿亿)年才行。(《纽约时报》)
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爵士认为,氨基酸无用的排列方式多不胜数,真正教人费解的是,氨基酸却是以某种方式排列的,使这一连串分子具有独特的属性。他说:“生命凭着自然界各种盲目的力量碰巧产生的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生命从原始汤羹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机会,好比“一阵旋风吹到一片充满各种破铜烂铁的废物堆之后,突然组成了一架波音747飞机”。与其接受这种极微的可能性,还不如接受上帝。
英国化学家伯纳尔教授在《生命起源》说: “我们用严谨的科学方法去验证这个理论〔生命的自然发生〕,就很可能在过程中不止一次证明生命根本是无法自行产生的......教人苦恼的是,地上的生物实在千姿百态,于是相信生命可以自然产生的人为了给生命的起源一个解释,只好曲解他们的论据。”
波兰著名遗传学家马切依·吉尔蒂克说: “细胞里的DNA、RNA和蛋白质复制系统都是非常复杂的,这一切必定从起头就是完善无疵的。如果不是这样,生物系统就无法存在了。惟一合理的解释是,这些巨量的信息出于某个有智慧的根源。”
美国生化专家迈克·贝希在1996年出版了《达尔文的黑盒子∶生化理论对进化论的挑战》,震撼了世界科学界。
贝希认为,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时,生物对他来说好比是黑盒子,他完全不明白生物在分子层面的精密组织,误以为细胞非常简单,很容易从无生命的物质演化而来。但今天这个黑盒子已被打开,科学家已瞭解到多种生命功能的化学机制,其中所牵涉的生化过程极度复杂。贝希在书中详细介绍了细胞中复杂的生化系统。他说:如果你想在生物化学的文献中,找科学论文来解释生化系统,如何一步步渐渐进化而来,你会非常吃惊,因为“一篇也没有”——没有人能解释生命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贝希教授的说法属于诛心之论。其实达尔文自己的正式说法是:
“生命是奇妙伟大的,这是造物主最初给了一个或几个动物的生命。”
“我承认原始的生命始于造物的主,如没有一个终极的原因,宇宙就不能存在。”(《物种起源》英文版结尾和英文版达尔文的自传。)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7 07:33
作者:风吹万里 时间:2013-02-07 03:25:35
的确,中学课本里面不应该教进化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确认无误的知道,进化论是彻头彻尾的谬论和伪科学
-------------------------------
万里兄此言甚是。
这种伪科学培育出来的硕果中国随处可见。明明比猪还蠢,还高视阔步,趾高气扬,目无余子,顾盼自雄。满脑子档文化的辞藻...
唉,马嵬坡下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7 07:34
感谢诸君支持!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7 08:29
作者:Archangel_S 时间:2013-02-07 07:54:46
------------------------------
我自己以前就是一只蠢猪。师父师兄师弟师妹一大堆人耳提面命几十年才把我拽上来。想想也真是艰难。
师父常说,人间充斥着上天布下的迷雾。破雾必须得“悟”。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7 09:39
作者:夜雨铃铃眉黛低 时间:2013-02-07 09:14:39
...实验跟应用差了十万八千里。你要说实验层次,早就实现了;你要说应用层次,那还差得远呢。所以不管从哪个层次看,你说的快要实现了,就是个笑话。...
---------------------------
我和网友讨论的是成千上万年的大时代(信息时代,超能时代,灵系时代),在这个背景下,我说可控热核聚变快要实现了(即便事实上还需要几十年)有毛病吗?
再说你依常理推测也无法预知新技术的发展。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7 10:14
作者:夜雨铃铃眉黛低 时间:2013-02-07 09:56:01
...现在生物科学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在这个时代还用这个论据来论证上帝存在的,不是白痴,就绝对是骗子...
---------------------------------
子曰,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凭空揣测主观臆断是科学的大忌。你看不到上帝,上帝就不存在吗?以前人类还看不到细菌呢。
请论证上帝不存在,教化一下全世界五十亿信教的白痴,好吗?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7 10:35
作者:夜雨铃铃眉黛低 时间:2013-02-07 10:04:10
...“我承认原始的生命始于造物的主,如没有一个终极的原因,宇宙就不能存在。”(《物种起源》英文版结尾和英文版达尔文的自传)...
英文版我找了一下,没找到这句话。老神仙说话要有证据哦,您能给出具体出处或原句吗?
-----------------------------
我引用的每一句话,都要一一查证吗?《物种起源》好多版本。国内有吗?
《物种起源》末尾:
“认为生命及其若干能力原来是由“造物主”注入到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中去的,而且认为在这个行星按照引力的既定法则继续运行的时候,最美丽的和最奇异的类型从如此简单的始端,过去,曾经而且现今还在进化着;这种观点是极其壮丽的”。——阁下怎么解释?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7 10:44
最简单的原核生物细胞已经具有无比复杂的构造。犹如一座微缩的大都市。(虽然它比真核细胞简单得多。)每一部分还要具有自主性,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神秘的灵性概念。
北大的陈阅增等人虽然不遗余力推崇进化论,(大陆学者的政治正确)也不得不承认:细胞代谢是“非常复杂而又极为有序的化学反应历程。”在常温、常压,PH中性或者接近中性的水环境中,“在细胞这样微小的空间里,可以同时进行数以百计的反应。”(《见《普通生物学》)
——这种复杂的代谢公式几乎会令每一个学过生化理论的人士思维崩溃、头痛不已。以为细胞结构很简单,只不过是一小团胶质,乃是十九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错误猜想。
迈克·贝希说:“至今,科学显示细胞内有极其复杂的系统,含有各种蛋白、核酸,还有很多微小的机器”。“有一点,是评论者都一致同意的,那就是我所描述的生物化学系统,的确极其复杂,而且目前尚未得到解释。”
生物体内的新物质、新功能直到今天仍不断被发现出来,令人目不暇给。百度《生物化学》,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
“一个小小的活细胞内,几近两千种酶,在同一时间内,催化各种不同代谢中各自特有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互不妨碍,互不干扰,各自有条不紊地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而且还互相配合。结果,不论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总是同时进行到恰到好处。
以蛋白质为例,用人工合成,即使有众多高深造诣的化学家,在设备完善的实验室里,也需要数月以至数年,或能合成一种蛋白质。然而在一个活细胞里,在37℃及近于中性的环境中,一个蛋白质分子只需几秒钟,即能合成,而且有成百上千个不相同的蛋白质分子,几乎像在同一个反应瓶中那样,同时在进行合成,而且合成的速度和量,都正好合乎生物体的需要。这表明,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必定有尽善尽美的安排和一个调节控制系统。”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2-07 11:11
有一段对真核细胞的生动描绘,值得推荐给网友们:
“二十世纪下半叶,科学家通过对细胞内部的仔细观察,发现了令人吃惊的现实,整个细胞就象一个自动化极高的工厂那样按照DNA所发出的指令按部就班的工作着,有很多蛋白质分子象卡车一样把一些物质从细胞的这一头运到那一头,整个细胞布满电路。
我们通过细胞核上的一个通道进入细胞可以发现双螺旋缠绕在一起的DNA分子,这时候有一个运动着的蛋白质结构的机器将这个双螺旋逐渐解开,而另外一个蛋白质结构机器按照DNA的顺序将周围运来的核酸组装成正好配对RNA转录因子,转录RNA装配完成以后,通过那些特殊的管道进入细胞质,被一些机器导引到一个有两半组成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当它被安装完成以后,另外一些“机器”就依次运来不同的氨基酸,按照RNA所携带的基因序列组装各种生物体所需的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从核糖体内出来时是一根长链,他必须被按照需要卷成特殊的形状才可以产生功能,因此它被运送到一个特殊细胞器中进行处理,完成以后的蛋白质被一些微小的机器运送到需要的地方,组成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如此巧妙的设施,是自然选择所无法想象的。”
——这段对真核细胞的描写在我看来同样适用于蓝细菌之类原核细胞。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两者在很多方面其实是大同小异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贝希教授曾经提起的细菌鞭毛。构造是多么的精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