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7-23 17: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伊壁鸠鲁学派与社会契约论(12)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4 16:44
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有自然说、契约说、武力说、私有制说和氏族说、神意说等等。伊壁鸠鲁的契约说只是其中之一。
自然说认为:“人生来就是政治的动物。”由于人类的欲求使一男一女构成家庭,由此逐步形成自然村落,逐步形成城邦。
自然说的出发点是小家庭,但历史上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其实出现的很晚。它是从对偶婚发展而来,而对偶婚则来自群婚制。确立一夫一妻的
个体婚制主要是由于私有制的发展,和儿女继承的需要。
契约说之代表人物有古代的伊壁鸠鲁和近代的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他们把国家和法律视为人们相互约定的产物。认为人类
最初生活在没有国家和法律的自然状态中。因为种种不便,人们就联合起来,订立契约,成立了国家。
近现代的确有许多通过订立契约,成立国家的例证。但这是在文明理性的氛围中。事实上以单子式的个人为前设的自然状态并不存在。毋宁
说原始人类聚族而居,视血亲团体为生命,不知个体为何物。 远古一个氏族、一个部落就是一个亲戚套亲戚的大家庭。什么事都是大家商
量着来,长辈优先。基本上是依从世世代代祖传的习惯法办事。也许某些时候会有一个约定。但根本用不着正儿八经地订立什么契约。(那
是互不相识、互不信任的商人们的习惯。在家里行不通的。)
暴力论认为,国家的产生不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暴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的奴役先于经济发展的
过程。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说,决定成败的是优秀的战士而不是黄金。优秀的战士自然会获得黄金。
暴力论是很有道理的。战争恐怕是国家兴起的主要动力。(但并非唯一原因。)也是阶级形成的主因。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人口急剧增加,资源相对越来越少。许多部落为了生存,不得不为了土地而战,为了牧场而战。但国家的起源也未必
都是为了进行对外的掠夺和征服。显而易见,只要别人成立国家,对你进行侵略,你出于被动抵抗的需要,就也得成立国家。
私有制说是马克思列宁一派的主张。认为在部落内部两极分化,导致阶级产生后,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镇压被压迫阶级,建立了
国家。“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这个定义倒是符合当今某些国家的现实。譬如中国和北韩。但用于说明国家
的起源滞碍难通。
按照马克思的意思,在那个全民皆兵的时代,一个部落酋长和他的卫队就可以具备压倒性的暴力,镇压同样已经武装起来的人民大众的反抗
。用以维护部落里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和压迫。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莫非他的卫队手里拿的是冲锋枪?
美国学者曾考察夏威夷岛上一些部落的情况,得不到公众支持的酋长不是被平民所推翻,就是被另一些野心家所取代,而这些野心家之所以
能够上台,就在于他们懂得如何博取群众的欢心。
氏族说是梁启超先生的主张,他说:“凡国家皆起源于氏族,族长为一族之主祭者,同时即为一族之政治首领。”事实上古代人类长期处于
先天状态,最时兴以巫师为酋长了。大体上,氏族部落迫于内外压力,都不得不向国家转变。——树立公共权力,制订法律,公正地处
理部民之间的冲突,或者应付对外的联盟与战争。
神权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帝王以上天之子身份统治着庶民。基督教在中世纪即宣传“
一切权力来自神”。
这种国家的确曾经存在。古代的犹太就是一例。但在千千万万的国家中,这种类型的国家如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现代的多元论学者则认为国家既不是一个争夺利益的竞技场,也不是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表机构。但这是指现代民主国家。落后的“封建”专
制国家,其政权恰恰就是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表机构。
概而言之:有两种国家起源的模式:一种是冲突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源自于解决社会冲突的需要;一种是协作论,认为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协
作的需要。本人倾向于综合二者,用合力说明国家的产生。
中国从炎黄部落联盟走向国家,一是为了内部协作,二是为了对外战争。炎黄部落联盟内部并没有分化为奴隶主和奴隶,大量的奴隶都是从
外战争中取得的。
夏、商、周都是这样。奴隶基本上来自外邦,国人可以当兵,野人开始不允许当兵。奴隶自然更不允许。奴隶是潜在的敌人,给他武器简直
是太阿倒持,授人以柄。
国人是很稀缺的人力资源,又实行古老的井田制和宗法制,夏商西周三代,用国人充当债务奴隶的,只怕是极其罕见。
古希腊的情况是:公元前594年,梭伦进行改革,废除了雅典的债务奴隶制,确认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斯巴达人则在侵入拉哥
尼亚平原和邻邦美塞尼亚后,把原有的居民变成奴隶。自己人变成了集体奴隶主。
罗马亦差相仿佛。早期的罗马有债务奴役制但并不存在“债务奴隶制”。后来元老院通过波特利乌斯法禁止了债务奴役。禁止本族公民因为
破产负债而被债主关收折磨。公民破产后可以领取免费粮食。罗马公民权已经相当于现在的美国公民权。
概括起来:马列的阶级分化缔造国家理论明显与事实相悖。伊壁鸠鲁等人的契约说也很难应用于上古。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4 16:56
作者:山中蕉客 时间:2013-08-04 10:14:56
...民主社会主义的四大法宝---议会民主政治、混合所有制经济、社会市场机制和福利保障制度这四大法宝,确实在实践中成功
解决了社会主义或者资本主义单独一家,都解决了不了的无数问题。
若果再能糅合世界各大正教的一切真正天启知识,人性中预置的内在法则神性;以及现代的科学技术等等等等,个人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
全新的未来就会出现。
--------------------------------
感谢蕉客兄!兄真当世人杰也!
您的概括比本人全面透彻的多!实在是高明博厚,无以复加,令人叹为观止,不能更置一词。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4 23:47
作者:刘炬尘 时间:2013-08-04 18:52:59
-------------------------------
感谢兄弟!
兄弟过誉,愚兄实感惭愧。在下一个人思考,常常犯错。幸好身边有许多见识高远的网友,可以请教。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5 00:38
王小石的熊文《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开始遭到了回击。
8月2日,《俄罗斯之声》以《嘲笑别人裤子拉链开了竟然忘了自己还光着腚!》为题,回应了此文对俄罗斯民主改革所进行的批评。
俄罗斯当局还决定取缔俄罗斯的华人街,并指责中国人素质低,学历大半都是伪造的。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5 15:23
作者:正人世纪 来自:手机版 时间:2013-08-05 05:45:39
嘿嘿,虽然前面我转的文字与楼主对中国古文化和秦始皇的看法有点不一样,但是反对无神论,反对唯物主义的根本性是一致的。
------------------------------------
正人兄,秦始皇到处寻仙访道、求不死之
药,怎么会是无神论者呢。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5 16:26
作者:刘炬尘 时间:2013-08-05 12:16:18
请教兄长一个问题:似抗战肇始之时中日双方国力对比之悬殊,似乎有“理性/逻辑”的人都认为亡国已定,如汪兆铭,抗战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然此情况下,蒋毅然坚决反击/抵抗是否应该有神谕?抗战时是否有神佛暗助中华?
------------------------------------
抗战时的确有神灵在暗
助中国。使日本高层在战略上连连失误。甚至选择南下,选择自杀。这个师父讲过。
蒋是被迫出手。如果他真是合格的政治家,九一八时就应该坚决抵抗。
不能光看日中两国,必须看当时整个世界的战略态势。
中日双方国力对比虽然比较悬殊,但日本是打不起消耗战的。令中国亡国的可能性实际上并不存在。事实上,当时的中国已经觉醒,单独抗
战的几年一直掌握着战略的主动权。日军攻陷武汉后已经大感力不从心,很想跪地求和。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6 16:35
我们在开头说过,伊壁鸠鲁学派的发展后来越出了雅典和希腊本土。在希腊化终结之时,已经传遍了当时的西方世界。各地出现了一些信奉
伊壁鸠鲁主义的社团和著名人物。在罗马共和国末期,伊壁鸠鲁哲学在意大利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盛极一时。它对自由思想的坚持和反对迷
信的态度,得到了罗马帝国早期一些上层人物的尊敬,甚至吸引过青年时期的大诗人维吉尔。罗马共和国末期是一个大动荡的年代,马略和
苏拉争权,凯撒向庞培开战。屋大维和安东尼打斗。罗马经常被血洗,许多达官贵人,元老院议员被处死、被谋杀或被迫自杀。许多达官贵
人当然希望远离血腥的政治,在乡下的庄园里寻找快乐。
但此后,伊壁鸠鲁主义开始衰落。学者们把伊壁鸠鲁主义衰落的原因归结为两个:首先是罗马帝国建立以后的新形势不利于伊壁鸠鲁主义的
进一步传播;其次是基督教的兴起和上升为帝国国教,使包括伊壁鸠鲁学派在内的整个希腊哲学走向了终结。
罗马帝国气吞六合,席卷八荒,囊括了整个地中海,幅员极其广阔,全盛时控制着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它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也迫切需要相应的入世主义哲学引领。在这一点上,伊壁鸠鲁学派显然远远不如斯多葛学派。(提出“世界城邦”和“世界公民”概念。)
罗马的第一位元首屋大维提出了恢复旧宗教,遵循斯多葛派道德的治国理念——这就像汉武大帝要积极进取,就必然要抛弃怀疑主义,
抛弃黄老哲学而转向有神论,转向儒家一样。
当然,在罗马帝国建立后的头两个世纪里,伊壁鸠鲁学派并没有销声匿迹。它与其他一些哲学学派处在激烈的论战之中。但与斯多葛学派相
比,已经黯然失色。后来,伊壁鸠鲁哲学不幸地遇上了一个比斯多葛学派更为强有力的对手———正在强劲生长的基督教。
《圣经新约》记载,使徒保罗到雅典传教,曾经与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发生激烈的争论。保罗告诉雅典人以及“伊壁鸠鲁和斯多亚两
门的学士”,你们的‘未识之神’就是创造宇宙和万物的上帝。祂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本”有古卷作“血脉”),住在全地上,并且预
先定准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以便叫他们悔改,寻求真神。祂已经定好了日子,要藉着祂所设立的耶稣基督按公义审判天下。保罗谴
责伊壁鸠鲁之类的哲学说:“你们要当心,不要让人用哲学和空洞的妄言把你们引入邪道。去顺从人的传说,顺从世界的自然力量,而不顺
从基督。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 [《新约?哥罗西书》第2章第8节]
据说一些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在皈依基督以前曾接触或信仰过伊壁鸠鲁主义。随着基督教社团的迅速增长,伊壁鸠鲁主义,以及其他哲学派
别的发展逐渐停滞,日益式微。——罗马皇帝对基督教的打压并不能改变此消彼长的历史走向。
君士坦丁被军队拥立为帝后,于公元312年侵入意大利。10月的一天夜里,在罗马附近的米尔维亚桥,忧心忡忡的君士坦丁正在为第二天即
将到来的大战发愁,当他眺望星空之际,他和他的大军突然看到苍茫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硕大无朋的火红色十字架,并伴随着这样的字样:
依靠祂,你将大获全胜。他请教一位主教。主教对他说:“这就是你们罗马所迫害的耶稣。你若靠这十字架就可以得胜。”于是他下令,全
军在甲胄和盾牌上缝上十字。结果依靠基督的佑护,他在台伯河畔战胜了挑战者马克森提,统一了西部帝国。随即于公元313年颁布《米兰
赦令》,宣布基督教为帝国的正式宗教,并赐予基督教许多特权,如教会有权接受遗产和捐赠,神职人员豁免赋税、徭役,要成为官吏必须
是基督徒等等。(他本人还建造了多座著名教堂)——君士坦丁本人后来也皈依了基督教,罗马帝国军队在他有生之年,一直在绣有基
督标记的军旗下行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顺利地统一了罗马全境。君士坦丁大帝还于324年召集尼西亚宗教大会,确立了《尼西亚信条
》,几十年后,大势所趋之下,基督教终于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唯我独尊,荡涤异端。
在这种情况下,希腊哲学和其他哲学派别一样,逐渐削弱,并最后走向了终结。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在公元
410年时宣称:伊壁鸠鲁哲学和斯多亚哲学以及其他一些希腊哲学派别已经被人们遗弃了,再也不能对基督教的信仰构成威胁。他说:“它
的灰烬已经冰凉,不可能再迸发出火星来了。”
公元3世纪初,伊壁鸠鲁主义在一些大城市和希腊罗马世界的边远地区还在活动。但到了公元4世纪中期,伊壁鸠鲁主义正在死亡或已经死亡
。伊壁鸠鲁学派在罗马帝国晚期除了充当基督教批判的无神论的靶子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学术影响。
由于伊壁鸠鲁思想的无神论特征,基督教教父们都对伊壁鸠鲁主义持敌视的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可以想象的。德尔图良就把希腊哲学判定为
“对自然和神道的粗糙解释”。 认为它只是人的传统,与圣灵的智慧是对立的。而基督徒既广泛又密切地从总体上把握着宇宙真理。
伊壁鸠鲁主义的世界观完全是物质性的。宣传宇宙的运动没有神的干预,灵魂有死,人生最终的目的是快乐,都与基督教教义格格不入。在
那个全民信仰的时代,伊壁鸠鲁哲学除了被严厉批判,斥责辱骂,不可能有更好的命运。但视之为魔鬼激励的产物,完全拒斥,亦嫌过分。
伊壁鸠鲁哲学在近代的复活则与世俗主义的潜滋暗长,科学主义的日益做大息息相关。这个我们以后还会经常提及。
“光荣属于希腊”!——这个身材颀长,体形优美,肤色白皙,面部轮廓鲜明优雅的民族,借助城邦时代自由竞争的力量,在蓝天碧海
之间,综合了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发展成果,综合了埃及的宗教,波斯的哲学,腓尼基的文字,巴比伦的天文学与周边“野蛮民族”的各种艺
术,更加上自己数不清的创造发明,为欧洲文明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当出色的伊壁鸠鲁哲学就是他们的创造发明之一。这种哲
学不仅是希腊人的,欧洲人的遗产,也是全人类的思想遗产。需要我们批判地继承。
(全文完)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6 16:42
作者:山中蕉客 时间:2013-08-05 22:38:40
其实我们所说的,即将到来的世界统一,并不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
感谢蕉客兄!
劳您费心,条分缕析,翻检旧帖,在下实在是过意不去。在下在此向您鞠躬,深致谢意!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6 21:14
作者:Archangel_S 时间:2013-08-06 17:57:57
----------------------------
感谢贤弟几个月来,不遗余力的
支持帮助!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6 22:07
作者:刘炬尘 时间:2013-08-06 12:08:36
谢兄长指点!看来上天对蒋应该不是很满意,其能力所限,他应该也算是尽力了。
兄长:蒋的小天罡是什么等级?小佛吗
--------------------------------
天上的神是分等级的。
蒋是灵龟,具体层次没有细问,估计跟兄弟的猜测相差不远。
上天对蒋的确不满意,他不够爱民。跟现在的某些人渣类似。反共可以(更好的办法是像孙中山那样的溶共),可以好说好散嘛,何必非要
把对方逼上梁山?屠杀大批工农更是不对。但他参加民主革命,坚持抗战,建设台湾,值得肯定。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6 22:31
作者:刘炬尘 时间:2013-08-06 12:08:36
看来上天对蒋应该不是很满意,其能力所限,他应该也算是尽力了
-------------------------------------
他的确能力有限。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布赖恩·克罗泽撰写的《蒋介石传》。抛开意识形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写作,客观、审慎,最为中肯。网上就有,兄
弟可以一观。
他认为: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更有很大的缺陷,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
克罗泽分了三条主线来谈这些致命错误:
首先是蒋介石在幼年时缺少教育,造就了后来他成为保守主义的革命者这一扭曲而奇特的现象。同时,也因此形成了他在思想和性格上的缺
陷,喜欢用强力来实现自己的权威,头脑简单。
其次是在意识形态上落后,他根本不知道中国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农民,不懂得争取他们的支持,也不懂得笼络知识阶层。推行了多年的
“新生活运动”根本得不到任何响应,国民也并不理解。
最后是个人水准,蒋介石作为政治家来说,精于战术而非战略。他擅长各种权谋法术,自我宣传,但是最终都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布局。而
作为一名军事家,他也有相同的问题,并造成了战争的失败。
在所有的这些错误之上,他最大的个人悲剧大概是和毛泽东处在了同一个时代。
——蒋介石是恐日的,一门心思指望列强主持正义。
他曾经说:“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这哪像个大国领袖!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7 02:02
作者:东方黑2011 时间:2013-08-05 17:05:45
关于918在下比较疑惑,东北是张学良地盘,张少帅是军阀破落户,不抵抗命令也是张下的,蒋政权当时只能控制江苏浙江上海等少数长江下游省份,各省都有军阀盘踞,还有红军武装割据,如此形势,蒋政权怎么可能派兵到东北去抗日?
--------------------------------
正因为如此形势,蒋政权才更应该派兵到东北去抗日啊。
对倭战争义旗一举,民族主义法宝一祭,内乱悉平,自不待言。任何一个人再搞武装割据,都会被属下诛杀。
可惜蒋能力不够,见不及此。
918仅仅是关东军楞头青的行为,是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这些人干的,日本军部、政府只知道些蛛丝马迹。9月19日,日本政
府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币原喜重郎外务大臣就怀疑这是关东军的阴谋,并且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这次事端。9月24日,内阁会议决定了「
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表示将把日军“大体撤回并集结于铁路附属地内” 。并且说“帝国政府在满洲并无任何领土欲望”。(前
两天,9月22日币原外相对中国政府驻日公使蒋作宾说:“陆军愿吞并东三省, 余则视为吞一炸弹。”)
然而关东军无视政府的决定,以自卫为名,不断扩大战争。这是典型的下克上——当时的日本军部、关东军与日本政府、外务省之间在
处理事件的方式上确实存在巨大分歧。
正如网文所说:当时的日本已经是步入一个畸形体制的国家,政府管不了军部,军部约束不了部队,日本举国上下,更是唯力论者。其政府
并没有占领中国东北的真正意图,当时对九一八事件的看法,认为是关东军的一次兵变,日本政府分为两派,少壮派支持九一八事变,而另
外一派则反对,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人们基本上是任由事态自然发展。
“本来日本对侵华还顾虑重重,固然有强硬侵华的军部,可还有很大的势力反对明目张胆地侵华。它们一害怕遭到中国人民的反抗陷入长期
战争,二害怕遭到英美的制裁。它们虽然也主张侵华,可主张慢慢来,通过经济文化来控制,而不是赤裸裸的军事占领。”
“这股势力不赞成军事侵华,所以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它们紧急下令给关东军要求停止执行事变计划;就算在九一八事变后,内阁垮台,换
了和军部走得更近的犬养毅内阁,可就连犬养毅内阁也试图和南京秘密谈判,以某种方式从东北撤军”。9月30日,国联也通过决议重申让
日本撤兵。代表了整个国际社会的态度。
这时候,关键就看中国政府的反应了。——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居然采取了“不抵抗主义”,即忍痛含愤,诉诸国联,弥合分裂,准
备抵抗。这一方针虽然不仅没有对日军侵占东北立予抵抗的内容,并且还下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岂非极度的糊涂愚蠢!跟赵构杀岳
飞有什么区别?——难道东三省不是你的国土?
张学良不愿抵抗,你中央再不抵抗,白捡的便宜,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3.5倍的国土,煤矿、铁矿、森林、油母页岩,漫山遍野的大
豆高粱...3000多万劳动力,谁能不要?——日本人都是机会主义者,高层尝了甜头,自然默许,日本军方与政府不合流才是咄咄怪
事呢。
可笑的蒋某人在9月20日记中写道:“雪耻,人定胜天。日本侵略东省,是已成之事,无法补救。如我国内能从此团结一致,未始非转祸为
福之机...”
9月22日,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上发表演说:“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
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9月23日,国民政府《告全国同胞书》“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
突...”
张学良和蒋介石国民党严重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能力,眼里只有飞机大炮。使关东军以一万多人进攻有14万人的中国东北军,短短半年内
轻取东北。一下子就激活了日本的法西斯基因。从此法西斯军部势力压倒了政党内阁,犬养毅被刺杀,法西斯体制终于在日本确立了。
陈诚说:“日本过去的政治,元老、议会、政党均有举足轻重之势。九一八事变后,军部一朝得势,少壮派军人尤为横行无忌。他们主张积
极侵华,元勋宿望如西园寺亦不敢有所可否,政党、议会更无论矣”。
丢失东北就丢失了当时中国工业的大半。(“92.4%的钢,94.3%的铁,49.5%的煤,78%的发电量和60%的水泥产量”。)日本则国力暴
增。并在经济上摆脱了危机,在军力上大大加强,从此获得了远超过中国的巨大优势。中国人软弱可欺的形象更是激起了日本平民、军人无
尽的贪欲。终于发展到全面侵华。
日本人就像狼,欺软怕硬,干什么都是试探着来。诺门坎就是最好的例子。
918就是他们的一次讹诈,见硬就回。只要中国坚决抵抗,无论损失如何,日本根本不可能占领中国东北。更不可能进入关内。
国民党坚决抵抗,也不会失去大陆。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7 02:14
作者:东方黑2011 时间:2013-08-05 17:05:45
----------------------------------
东方兄弟看看这个。
[转帖]【1931年的日本国力能够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吗?】
1931年日本国力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931年,日本是否有能力3天灭亡中国呢?
实际上,1931年的日本并没有足够的国力来侵略整个中国,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政治体制、动员程度、军事能力都不可能支持一场大规
模战争,甚至无法支持一场长期的局部战争。
由于1923年东京大地震和1929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整个20年代日本都不得不压缩军费开支,甚至裁减军队。30年代初期的日本并没
有完成工业的军事化,重工业只占其工业的38%,军费只占财政支出28%。如果日本经济按正常经济规律运行,其生产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全面
侵华战争需要。例如1931年日本军费为4.54亿日元,仅生产步枪3613支,机枪514挺,火炮90门,坦克12辆,飞机410架。甚至弥补不了一
次大规模战役的消耗。
“9·18事变”时,驻北平的日本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给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说:“须知‘9.18’迄今之帝国对华历次作战,中国军因依赖
国联,而行无抵抗主义,故皇军得以顺调胜利。……倘彼时中国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在满之势力,行将陷于重围,一切原料能否供给帝国,一切市场能否销费日货,所有交通要塞、资源工厂能否由帝国保持,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为帝国所控制,均无确实之把握……”。
1932年“1·28事变”时,由于19路军积极抵抗,日军4易主帅,3次增兵。在战局僵持不下时,日本藏相高桥是清曾说:“我国海外信誉正
在急剧下降,目前在海外筹划资金已不可能,这样下去,军费连3个月都维持不了”。
由于日本的财政能力和侵略扩张野心之间的矛盾,造成军方和政府的矛盾激化,不断发生倒阁、兵变和刺杀事件。1930年由于滨口内阁压缩
海军军费,签署了《伦敦条约》,同意限制日本海军规模,因此日本海军杀死了滨口幸雄首相。1932年“5·15兵变”,日本陆军杀死犬养
毅首相。由于不能满足日本军阀对战争经费需求,在1936年日本皇道派军人发动的“2·26兵变”中藏相高桥是清被作为“国贼”乱枪打死
。1930年到1937年间,日本共有2位首相2位藏相被杀。
政治动荡的背后的实质是日本财阀改变了他们的投资方向。财阀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投资于风险小、利润大的行业。“9·18事变”日本
轻易夺取了东三省,使日本财阀改变了主要依靠商品和投资掠夺中国财富的老办法,转变为主要依靠战争掠夺的手段为主。因此他们在经济
上投巨资于军工产业,在政治上抛弃了政党政治,转而支持法西斯政治。这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必不可少的政治、经济准备。
“918”是日本侵略扩张的又一场赌博。占领东三省,使日本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资源、劳动力、商品市场,帮助日本摆脱了30年代世界性
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军事上完成了向军国主义道路转变。支持了日本以后进行的侵略战争。1937年日本军费增加到32.7亿日元,从1931
年到1937年,日本军费增长了7倍,步枪生产增长了10.8倍,机枪增长了3.2倍,火炮增长4.3倍,飞机增长2.8倍,坦克增长38.9倍,汽车增
长20倍。这时日本才初步具备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能力。
关于侵略东北三省与侵略全中国的关系,《田中奏折》里说得很清楚:“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不夺取东三省的资源,日本就没有
能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假如日本从华东方向侵略中国,那么日本就无法夺取足够的铁、煤炭等战争物资。日本的扩张战略带有强烈的赌徒
色彩,它必须把本钱和一次赌博赢到的钱全部压上去,进行下一次更大的赌博,只要一次输掉了,它就只有倾家荡产,退回最初的起点。
如果中国在1931年能够奋起抗战,不但不会3日亡国,还可以避免后来半壁河山惨遭战祸的结局。
(作者:严冬)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7 02:24
918后,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并提出“武装拥
护苏联”的口号。中共临时中央认为,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是要进攻苏联。
九一八之后蒋介石下令中止第三次“围剿”,中共中央则宣称目前客观形势“极端顺利”,要求红军大力进攻,并于1931年11月7日在中央
苏区正式宣告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各苏区红军趁着国民党政府忙于应付九一八事变,对国民党统治区发起不断的进攻。攻占了不少县城。游击区域进一步扩大到了124县以上
。在长江流域建立了闽西、赣南、湘鄂、鄂豫皖、湘鄂西、闽浙赣等主要根据地,大大地牵制了国民党的军力。喊着国民党不抵抗,是民族
罪人的口号,红军几年内增加到了三十万。
如果国民政府坚决抗日,当时的中共会人心尽失,只能被提前收编。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7 03:05
作者:荷心你好 时间:2013-08-07 00:36:38
------------------------------
就你这种弱智的东西,一点政治课本和新闻联播上学来的假冒伪劣“知识”,也好意思来混论坛!
人家拿你当人看,你却是出言不逊,为老不尊。
你说俄罗斯是什么国家?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今日开幕的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俄罗斯政府不会搞资本主义,强化国家作用的阶段已经成为
过去”。——这是他2011年说的。
《俄罗斯联邦宪法》第七条:
1.俄罗斯联邦是社会国家,其政策目的在于创造保证人的体面生活与自由发展的条件。
2.在俄罗斯联邦,人的劳动与健康受到保护,规定有保障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保证国家对家庭、母亲、父亲、儿童、残废人和老年公
民的支持,发展社会服务系统,规定国家退休金、补助金和社会保护的其他保障措施。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7 12:31
作者:东方黑2011 时间:2013-08-07 02:21:43
多谢梵兄开示,看来蒋确实软弱
--------------------------------------------
开示岂敢!在这方面,东方兄弟才是专家。
当时希特勒还没上台,日本举目无亲,孤掌难鸣。世界列强群起而攻诘之,都不愿意让日本攫取东北,登上大陆,从此一天天做大。日本内
部又四分五裂,意见不一。——张学良和蒋介石如果不误判形势,坚决反击,是完全可以挫败关东军阴谋的。
应该看到,日本虽然比中国军势强大,但列强环恃;能用于中国的战力始终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单纯看中日两国武器对比,实际
上并没有多大意义。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8 14:09
作者:东方黑2011 时间:2013-08-07 13:19:48
人民日报又发文反宪政了,这帮犊子吃了秤砣铁了心了
----------------------------------------------
是啊,《人民日报》连日发表马钟成(忠诚于马教)的熊文:8月5日,《“宪政”本质上是一种舆论战武器》;8月6日,《美国宪政的名不副实》;8月7日,《在中国搞所谓宪政只能是缘木求鱼》。把第五代的底牌全都抖落出来了。
当年的慈禧那么昏庸愚昧,还知道必须举起宪政的大旗,百年之后的TG第五代竟然开始了反宪政。真是世界政治史上一朵不可思议的奇葩。
令人大开眼界。
反宪政彻底阻断了社会主义宪政派的幻想。社宪派将全体倒戈,倒向民*主派。就像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新鲜出笼,使立宪运动失败。
立宪派全体投向孙中山阵营一样。
很明显,我们很快就会遇上六十年来从未有过的乱局、危局。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8 14:39
作者:东方黑2011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2013-08-06 22:59:04
当时中共听命于斯大林,溶共恐怕难以实现
有些文章说当时是斯大林指示中共准备暴力夺权,情报被蒋获知,然后才有四一二。
两党教义差别太大,分道扬镳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钱文军:蒋介石背叛革命还是革命背判蒋介石?四一二政变真相探究。这篇文章,请梵兄鉴定一下?
-------------------------------
国民革命的目的是全体人民的幸福安乐。蒋介石夺取政权之后的确背离了这一初衷。跟今天的某团体一样。
四一二清党,连带屠杀工农。虽说事出有因,亦嫌过分。
国共两党教义的差别并不太大。孙中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者。他提出了节制资本、平均地权等许多社会主义主张。对两
极分化十分反感。民生主义其实就是社会主义。
虽然中共听命于斯大林,但孙中山活着,溶共应该可以实现。老蒋就没有那种胸襟和手腕了。只会蛮干。没有四一二,中共未必能拉起武装
,最后夺取政权。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8 15:53
作者:东方黑2011 时间:2013-08-07 16:39:13
苏联最早想收买的是直系吴佩孚而不是孙,吴佩孚爱国心重,不肯为了卢布和枪炮出卖灵魂,魔鬼这才找上冯玉祥和孙文。
--------------------------------
苏俄是可以利用的。孙中山如果拒不接受“收买”,国民党如何能死灰复燃,枯杨生稊,北伐中原,一统天下?
孙中山还有限共的一面。1923年初的孙氏与越飞宣言。第一条就是共产组织乃至苏维埃制度不能引入中国,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国家的统一和
民族的独立,苏方对此是完全赞同的。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8 16:35
作者:山中蕉客 时间:2013-08-07 23:05:20
毛泽东在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中,对宪政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
1992年,邓小平发表谈话...
-----------------------------------
黄鼠狼下豆鼠子,一窝不如一窝。
上来不到一年,居然沦落到了反宪政、反人类、反文明的地步。这就是所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吗?
如果这是他的本意,其人愚蠢无比;如果这不是他的本意,其人非常无能。
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3-08-08 21:41
作者:谢培德 时间:2013-08-08 18:19:07
你说谁呢?我告诉你,谁蠢谁无能现在说还为时太早!!!到时恐怕你连人家一根毫毛都比不上。
中国政治改革,绝不会像你说的到西方现买现成的所谓宪政,这不过是很低级的鼓噪,缺乏切合中国实际和上帝旨意的创造性。...
----------------------------------
在你眼里,我等屁民自然是贱如草芥,一文不值;唯有你的主子根红苗正,尊贵无比。他的菊花值得你一舔再舔。
宪政就是围绕宪法,依法治国,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保障人民的权利与自由。你不同意依法治国吗?你不同意保障人民,包括你自己的权
利与自由吗?
请你说说,怎么做才切合中国实际? 哪些文章才是高级的鼓噪?
你从何处了解了上帝的旨意? |
|